正文

(圖)新生南路

系利用早期琉公圳第二干線(xiàn)圳(特一號排水溝)加蓋后,與溝渠兩側6米寬道路所設置。屬雙向道路,一向三道,共有三段,北接新生北路一段及松江路,南抵羅斯福路。為便利外籍人士,本路與松江路之道路編號為9th Ave.(第九大街)。臺北捷運新莊線(xiàn)忠孝新生站至東門(mén)站間即有一小段位于此路底下。

新生南路的一大特色,就是擁有為數眾多的學(xué)校、宗教組織及大型公園,新生南路二段有金華中學(xué)、新生小學(xué);三段有臺灣大學(xué)。此外,由于此路由北而南依續有“臺北衛理堂”、“觀(guān)音像”(大安森林公園內)、“臺北教會(huì )”、“圣家堂”、“清真寺”、“真理堂”、“懷恩堂”,其周邊道路巷弄亦有許多宗教組織(靈糧堂、法國號教會(huì )、長(cháng)老教會(huì )),因此本路又被稱(chēng)為“天堂之路”。

“都市發(fā)展局”曾提議將新生南北路縮小路幅,拆除溝圳上方道路與橋梁,仿造漢城清溪川計劃以再現琉公圳的構想。但在交通問(wèn)題極大的臺北市,相關(guān)建議遲未付諸實(shí)現。

分段

新生南路共分三段。

一段:北于八德路與新生北路一小段相接后,接續松江路,南于信義路與新生南路二段相接。

二段:北于信義路與新生南路一段路相接,南于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三段相接。

三段:北于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二段相接,南抵羅斯福路。

歷史

1933年(昭和8年),日據政府整治琉公圳第二干線(xiàn)為“特一號排水溝”,也稱(chēng)為“堀川”,并在圳道兩旁修筑道路,日人稱(chēng)為“堀川通”,即為今日之新生南路。

二次大戰后,命名為新生南路。

1972年,為拓寬新生南路,臺北市政府完成“特一號排水溝”第一階段的加蓋工程。

沿線(xiàn)設施

(由北至南)

一段

光華商圈(八德路口)

臺北希望廣場(chǎng)(八德路口)

臺北科技大學(xué)(忠孝東路口)

臺北捷運標志捷運忠孝新生站(忠孝東路口)

臺灣中油公司新生南路加油站(仁愛(ài)路口)

大安分局(仁愛(ài)路口)

臺北衛理堂(117號,濟南路口)

二段

大安森林公園(1號)

國運新城(18號,現任臺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官?。?/p>

臺北市立金華中學(xué)(32號)

臺北市立新生小學(xué)(36號)

臺北圣家堂(50號)

臺北清真寺(62號)

大安區行政中心(86號)

三段

臺灣中油公司龍安加油站(和平東路口)

臺北市立龍安小學(xué)(33號)

公務(wù)人力發(fā)展中心(30號)

臺灣大學(xué)(羅斯福路口)

真理堂(86號)

懷恩堂(90號)

コメントを見(jiàn)る

コメントを見(jiàn)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