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說(shuō):荊湖北路(今湖北一帶),“岳、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二男一女,過(guò)此輒殺之?!睎|坡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縣),見(jiàn)“黃州小民,貧者生子多不舉,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殺之”。朱熹父親朱松說(shuō),在江西婺源,民“多止育兩子,過(guò)是不問(wèn)男女,生輒投水盆中殺之?!备=ㄒ粠⒛缬讒氲娘L(fēng)俗最盛。朱松在福建為官,“聞閩人不喜多子,以殺為?!m有法而不能勝?!?/span>陳淵也說(shuō):“不舉子之習,惟閩中為甚?!?/span>王得臣謂,在一般情況下,“閩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則率皆不舉”,“若女則不待三,往往臨蓐,以器貯水,才產(chǎn)即溺之,謂之洗兒?!睋?/span>道山清話(huà)》載,宋神宗、哲宗時(shí)的宰執大臣章惇,家在建州浦城(今屬福建),“初生時(shí),父母欲不舉,已納水盆中,為人敕止?!薄端螘?huì )要輯稿·刑法二》載,江南東路(今江蘇、安徽、江西一帶),“東南數州之地……男多則殺其男,女多則殺其女,習俗相傳,謂之薅子,即其土風(fēng)。宣、歙(今安徽)為基,江寧(今南京)次之,饒、信(今江西)又次之?!奔词箖烧懵罚ń裆虾U銍粠В┑纳鐣?huì )經(jīng)濟比宋朝其他地區發(fā)達,但是在宋朝對百姓的沉重壓榨下,兩浙路的一些地方殺嬰棄嬰之風(fēng)也很?chē)乐?,“衢、嚴(今浙江建德)之間,田野之民,每憂(yōu)口眾為累,及生其子,率多不舉?!?/span> 宋代東南地區,主要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福建等地,溺殺嬰兒的現象與風(fēng)俗已相當普遍?!安慌e子”之風(fēng)嚴重敗壞了社會(huì )的倫理道德,當時(shí)一些士大夫曾加以嚴厲斥責,“東南不舉子之俗傷絕人理”(《宋史·范如圭傳》),要求政府嚴刑禁止。官府確也采取多種措施,企圖加以制止。但不舉子風(fēng)俗并不見(jiàn)好轉,禁而不止,甚至一些地方還愈演愈烈。 宋代官府不但承繼了以往各朝的苛捐雜稅,而且還增加了許多斂民新法,其中丁賦(人頭稅)成為廣大民眾的沉重負擔。福建“泉州、漳州、興化軍,人戶(hù)每年輸納身丁米七斗五升”。三山地區(今福州)“咸平初,夏稅及身丁錢(qián)總二萬(wàn)九千七百有余,大中祥符四年,詔放身丁錢(qián),獨夏稅七千六十九貫有奇”。身丁錢(qián)高達夏稅的三倍之多。南宋初期,荊湖南路(今湖南一帶)“道州丁米,一丁有出四斗者”。兩浙地區“丁錢(qián)至有三千五百者”??梢?jiàn)宋代的各色人頭稅花樣百出,沉重不堪。蔡襄說(shuō):“南方地狹人貧,終年傭作,僅能了得身丁,其間不能輸納者,父子流移,逃避他所,又有甚者,往往生子不舉?!?/span>范成大也說(shuō):“處州(今浙江麗水)丁錢(qián)太重,遂有不舉子之風(fēng)?!薄端螘?huì )要輯稿·食貨》也載:“湖州丁絹最重,至生子不舉?!壁w善燎《自警篇·濟人》云:“浙民歲輸身丁錢(qián)絹,民生子即棄之,稍長(cháng)即殺之?!苯蠔|路的太平州(今安徽當涂),“民生子必納添丁錢(qián),歲額百萬(wàn),民貧無(wú)以輸官,故生子皆溺死”。 宋朝統治者殘酷的人頭稅壓榨,是民眾生子不育的重要原因。統治者一方面立法想制止這一風(fēng)俗,一方面又以超強剝削法推動(dòng)這一風(fēng)俗,連皇帝都承認,“民為身丁錢(qián),至生子不舉”,但宋朝統治者根本不會(huì )有改變這一賦稅結構、來(lái)“救救孩子”的念頭。 宋朝,不僅宋朝的戰亂階段老百姓生活悲慘,而且宋朝的和平階段老百姓生活也很悲慘,被宋朝的嚴重壓榨逼的出現殺嬰習俗。極端嚴重壓榨百姓導致出現殺嬰習俗、廣泛的殺嬰現象,不是開(kāi)始于其他朝代,而是開(kāi)始于宋朝。
“不舉子”即生子不育現象(殺嬰現象),古代社會(huì )一般發(fā)生在極少數極端貧困的家庭之中,或發(fā)生在自然災害和戰爭動(dòng)亂的民不聊生時(shí)期。但是,宋朝對百姓的沉重壓榨導致:宋朝時(shí)期里即使其中沒(méi)有自然災害或戰爭動(dòng)亂的階段、宋朝仍然出現廣泛的“不舉子”、殺嬰現象,并演變成一種社會(huì )習俗——殺嬰習俗。而宋朝的戰亂階段就更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