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府,為明,清兩代的一個(gè)行政建制。明朝初年,揚州府屬京師,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為京師后,改屬南京(南直隸),時(shí)為今江蘇省長(cháng)江以北境內兩府之一(另一府為淮安府),以江都縣(今揚州廣陵、邗江、江都3區)為附郭縣,府署駐地。清初沿襲明朝制度,仍置揚州府屬江南省,后江南省東西分省為江蘇,安徽兩省后屬江蘇省,轄境較明朝略有縮小。民國元年(1912)1月,廢揚州府。

中文名

揚州府

設立時(shí)間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

初設人物

朱元璋

管轄數量

揚州府領(lǐng)3州7縣

廢除時(shí)間

民國元年(1912)1月,廢揚州府

清朝受轄

江南省

初受轄于

明朝 京師(后改南京)

受管轄數量

揚州府領(lǐng)3州7縣

全盛時(shí)期

揚州府領(lǐng)八屬,俗稱(chēng)“揚八屬”

性質(zhì)定義

地方行政機構

元代

元末吳置淮海府。

元至正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稱(chēng)維揚府,元至正二十六年,淮海府改稱(chēng)揚州府。時(shí)揚州府領(lǐng)高郵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興、儀征、如皋、海門(mén)、寶應、興化、六合、崇明9縣。

明代

綜述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罷除江南行中書(shū)省,設置京師(后改南京),揚州府屬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屬應天府,崇明屬蘇州府,揚州府領(lǐng)3州7縣,并直轄江都、儀真、泰興縣,高郵州領(lǐng)寶應、興化縣,泰州領(lǐng)如皋縣,通州領(lǐng)海門(mén)縣。

行政區劃

府治江都縣,甘泉縣;

轄6縣:

江都(今揚州市江都區)

甘泉(今揚州市邗江區)

儀征(今儀征市)

興化(今 興化市)

東臺(今東臺市)

寶應(今寶應縣)

領(lǐng)2州:

高郵州(今高郵市)

泰州(今泰州市)

轄區范圍基本上相當于今日揚州全境以及泰州中北部、鹽城南部、淮安市金湖縣。

清代

綜述

清順治二年(1645),設立江南省,揚州府屬之。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為江蘇、安徽二省,揚州府屬江蘇省。咸豐三年(1853)四月,太平軍攻占揚州,曾改揚州府為揚州郡,改甘泉縣為甘泉天縣,歷時(shí)8個(gè)多月。

行政區劃

府治江都縣,甘泉縣;

直轄6縣:

江都(今揚州市區東南部,包含今廣陵區、江都區、邗江區一部分)

甘泉(今揚州市區西北部,包含今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一部分)

儀征(今儀征市)

興化(今興化市)

東臺(今東臺市)

寶應(今寶應縣)

領(lǐng)2州:

高郵州(今高郵市)

泰州(今泰州市)

轄區范圍基本上相當于今日揚州市全境以及泰州市中北部、鹽城市南部、淮安市金湖縣。

清末,揚州府領(lǐng)高郵州、泰州2州和江都、甘泉、儀征、興化、東臺、寶應6縣,俗稱(chēng)“揚八屬”。

宣統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揚州光復。二十日,揚州軍政分府宣布成立,隸屬鎮江都督管轄。

民國元年(1912)1月,廢揚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