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軍(德語(yǔ):Deutsche Marine,英語(yǔ):German Navy)是德國國家武裝力量德國聯(lián)邦國防軍的海上組成部分。德國海軍的歷史始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之時(sh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它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僅次于英國海軍的第二大海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因戰敗國身份受到軍控限制,德國海軍不能保有大型艦艇與遠洋潛艇,但憑借優(yōu)秀的工業(yè)基礎,仍掌握極為優(yōu)異的水面艦艇與潛艇制造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德國制造的多型軍艦、潛艇不僅技術(shù)先進(jìn)、質(zhì)量?jì)?yōu)異,在國際市場(chǎng)上贏(yíng)得了大量出口訂單。

現德國海軍總兵力約16000人,轄84艘各類(lèi)艦艇,總噸位近40萬(wàn)噸,還裝備50余架海航飛機。

中文名

德國海軍

外文名

German Navy

創(chuàng )立時(shí)間

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之時(shí)

所屬?lài)?/span>

德國

隸屬

德國聯(lián)邦國防軍

著(zhù)名指揮官

Axel Schimpf

參與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

創(chuàng )立者

德國國家武裝力量德國聯(lián)邦國防軍的海上組成部分

獲得榮譽(yù)

成為世界上僅次于英國海軍的第二大海軍

前身

德意志帝國海軍

成立

1956年/1990年

簡(jiǎn)介

德國海軍(德語(yǔ):Deutsche Marine)是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的海軍部隊,德國聯(lián)邦國防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國海軍的歷史可追溯至德意志統一前。最早作為獨立戰斗單位出現的是普魯士海軍,隨后成為北德意志邦聯(lián)海軍(Norddeutsche Bundesmarine)。1871年德國統一后,海軍改稱(chēng)德意志帝國海軍(Kaiserliche Marine)。隨著(zhù)工業(yè)的發(fā)展,帝國海軍的力量大大加強,一度發(fā)展為僅次于皇家海軍的世界上第二強大的海軍部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魏瑪共和國成立,海軍失去了絕大多數艦船,改稱(chēng)國家海軍(Reichsmarine)。到了納粹德國時(shí)期,再度更名為戰爭海軍(Kriegsmarine)。

德國海軍軍旗和船艏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海軍潛艇部 隊依靠U型潛艇實(shí)施“狼群戰術(shù)”,在廣袤的大西洋馳騁肆虐,給同盟國尤其是英國造成極大威脅。不過(guò)其水面艦艇部隊攝于大英皇家海軍的赫赫威名以及一戰期間的陰影,未有大的建樹(shù)。后期美英聯(lián)手“獵狼”,頻頻擊沉U型潛艇,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茲已是江郎才盡,難有作為?!百滤果湣睉鹆信灋橛鶉鷼灣翛](méi),更是重創(chuàng )了德國海軍的士氣。大戰臨近結束,德國海軍遭已一蹶不振。德國分裂后,東西德各自建立了海軍。

1956年,西德加入北約組織,聯(lián)邦海軍(Bundesmarine)隨之建立。1990年兩德統一后,聯(lián)邦海軍同東德的人民海軍(Volksmarine)合并,統一稱(chēng)為德國海軍。

海軍使命

德國海軍作為德國聯(lián)邦國防軍的一部分,在北約聯(lián)盟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其使命包括維持和平以及維護德國和其盟國領(lǐng)土主權的完整。

德國海軍

作戰行動(dòng)

德國海軍長(cháng)久以來(lái)一直是北約海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德國海軍也曾參加國際反恐行動(dòng),比如持久自由行動(dòng)和積極奮進(jìn)行動(dòng)等。

21世紀初,德國海軍已派出2艘護衛艦、4艘攻擊快艇和2艘輔助軍艦參加聯(lián)合國駐黎巴嫩過(guò)渡部隊,使其成為了德國海軍21世紀初所參加的最大型的作戰行動(dòng)。

組織機構

德國海軍由德國國防部下屬的德國海軍總參謀長(cháng)指揮,指揮所位于波恩。主要的指揮部包括位于格呂克斯堡的艦隊指揮部和位于羅斯托克的海軍辦公室。所有的作戰部隊均由艦隊總司令指揮,而其它單位,如海軍學(xué)校、海軍基地和試驗設施等則由海軍辦公室控制。21世紀初,約有19,000名官兵在德國海軍中服役,此外還有約6,000名海軍人員在聯(lián)邦國防軍的各個(gè)核心部門(mén)工作。

艦隊

艦隊指揮部(Fl·ttenk·mmand·),格呂克斯堡

第1艦隊(Einsatzfl·ttille 1),

基爾

第1艦隊司令部

Centre ·f Excellence f·r ·perati·ns in C·nfined and Shall·w Waters (C·E CSW)

第1輕型護衛艦中隊(1. K·rvettengeschwader),瓦爾內明德

第1潛艇中隊(1. Unterseeb··tgeschwader),??细サ?/p>

潛艇訓練中心(Ausbildungszentrum Unterseeb··te),??细サ?/p>

第3掃雷中隊(3. Minensuchgeschwader)),基爾

第7巡邏艇中隊(7. Schnellb··tgeschwader),瓦爾內明德

第5掃雷中隊(5. Minensuchgeschwader),基爾

F·rce Pr·tecti·n Gr·up(Marineschutzkr?;fte),??细サ?/p>

·ne HQ & supp·rt c·mpany

f·ur F·rce Pr·tecti·n c·mpanies(Marinesicherungsk·mpanie)

特種作戰部隊(Spezialisierte Einsatzkr?;fte Marine),??细サ?/p>

指揮與支援連隊

戰斗潛水連隊(Kampfschwimmerk·mpanie)

障礙清除潛水連隊(Minentaucherk·mpanie)

戰斗潛水支援連隊(KS-Unterstützungsk·mpanie)

特種作戰連隊

支援連隊

特種訓練中心

第2艦隊(Einsatzfl·ttille 2),

威廉港

第2艦隊司令部

第2護衛艦中隊(2. Fregattengeschwader),威廉港

第4護衛艦中隊(4. Fregattengeschwader),威廉港

輔助中隊(Tr·ssgeschwader),威廉港/基爾

第3

航空聯(lián)隊(Marinefliegergeschwader 3),諾德荷茲

第5航空聯(lián)隊(Marinefliegergeschwader 5),基爾

海軍醫療學(xué)院(Schiffahrtsmedizinisches Institut),基爾

海軍辦公室

海軍辦公廳(Marineamt),羅斯托克

海軍發(fā)展局,不來(lái)梅哈芬

海軍學(xué)校

海軍學(xué)院(Marineschule Mürwik),弗倫斯堡。米爾維克

士官學(xué)院(Marineunter·ffiziersschule),普倫

工程學(xué)院(Marinetechnikschule),施特拉爾松

損管訓練中心(Ausbildungszentrum für Schiffssicherung),荷爾斯泰因新城

策劃執行學(xué)校(Marine·perati·nsschule),不來(lái)梅哈芬

后勤支援設施

海軍基地指揮部(Marinestützpunktk·mmand·),威廉港;??细サ?;基爾;瓦爾內明德

海軍測試系統指揮部(K·mmand· Truppenversuche der Marine),??细サ?/p>

海軍指揮和控制系統指揮部(K·mmand· Marineführungssysteme),威廉港

武器裝備

水面戰艦

護衛艦

3艘薩克森級護衛艦

4艘勃蘭登堡級護衛艦

3艘不萊梅級護衛艦

輕型護衛艦

5艘不倫瑞克級護衛艦

掃雷艦

5艘恩斯多夫級掃雷艦

5艘庫爾姆巴赫級獵雷艦(333型)

10艘弗蘭肯塔爾級獵雷艦(332型)

1艘障礙清除支援艦

18具海狗式遙控潛水器

潛艇

潛艇

4艘U212A級多用途潛艇

6艘U206A級岸防潛艇

飛機
飛機制造國類(lèi)型型號在役數量
Breguet Atlantic法國信號情報機BR 11503
道尼爾228德國巡邏機2
洛克希德P-3獵戶(hù)座美國巡邏機P-3C II?; CUP8
威斯特蘭山貓英國直升機Sea Lynx Mk 8822
威斯特蘭海王英國直升機Sea King Mk 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