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桑,中央民族歌舞團一級作曲家。白族,云南省紅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人。

中文名

李滄桑

性別

出生日期

1967年7月

民族

白族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地

云南

出生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yè)

作曲家

主要成就

獲首屆中國音樂(lè )“金鐘獎”優(yōu)秀聲樂(lè )作品銅獎 獲得“全國少數民族(單三人舞)”比賽作曲二等獎 獲第十二屆文華舞劇獎 獲中國青少年藝術(shù)大賽第七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并列劇目金獎

代表作品

生命在閃爍、喬麥花開(kāi)、月夜、扎西德勒

人物經(jīng)歷

其父是紅河州藝術(shù)創(chuàng )作研究室音樂(lè )家李元慶。李滄桑自幼就在父母的熏染下對音樂(lè )有著(zhù)特有的敏感,再加上云南省多民族歌舞的耳濡目染和紅土高原的獨特生活環(huán)境,因此,在她的音樂(lè )有著(zhù)多色彩的,多激情的特點(diǎn)。也因此她的作品在同類(lèi)作品中格外引人注目。

也許是父母的遺傳,李滄桑5歲能在鋼琴上聽(tīng)音而不出差錯,7歲學(xué)奏揚琴能自己調弦。

從5年的中專(zhuān)藝校到4年大學(xué)作曲本科,視唱練耳和弦聽(tīng)音出類(lèi)拔萃,屢屢滿(mǎn)分。

她20歲畢業(yè)留校任教,多次出國訪(fǎng)問(wèn)演出,并赴韓國講學(xué)。

1997年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 )作才華,一步步走進(jìn)音樂(lè )殿堂。

她多年來(lái)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lè )創(chuàng )作上屢屢展現其音樂(lè )才華。多次在國內的各類(lèi)大賽中獲獎,如“金鐘獎歌舞獎”;也多次出訪(fǎng)國際樂(lè )壇進(jìn)行音樂(lè )交流。

2021年12月15日晚,在貴州省國際會(huì )議中心舉行的 2021 多彩貴州文化藝術(shù)節優(yōu)秀劇目展演活動(dòng)上,擔任作曲的大型民族舞劇《天蟬地儺》再獲觀(guān)眾好評。[1]

其他作品

主要代表作品:

1、歌曲:《月琴彈起來(lái)》、《月夜》、《摩梭情歌》、《天鵝》、《哦嘿喲》、《祖國走向幸福未來(lái)》、《我們的媽媽叫中華》、《西藏在我心上》、《扎西德勒》、《等你》、《海港不夜》等。

2、器樂(lè )作品:民族管弦樂(lè )合奏《蒙古族民族暢想》,民樂(lè )五重奏《古風(fēng)新韻》,民樂(lè )六重奏《夢(mèng)》、大提琴獨奏小品《彌渡山歌》及《藍花花》等。

3、舞蹈音樂(lè ):《蕎麥花開(kāi)》、《小河淌水》、《螞拐》、《生命在閃爍》、《夜醉了》、《牧歌》、《可愛(ài)的一朵玫瑰花》、《達板結城的姑娘》、《蕩裙》、《多彩家園》、《高原春風(fēng)》、《草原彩霞》、《野茫?!返鹊?。

4、大型作品:輕歌舞劇《OK紫禁城》、晚會(huì )《大型民族婚欲俗演示》、歌舞晚會(huì )《山莊春秋》、民族歌舞晚會(huì )《美麗壯錦》、舞蹈散文《我從瑤山來(lái)》、舞劇《一樣的月光》和《玉鳥(niǎo)》、民族歌舞詩(shī)《多彩貴叫風(fēng)》,民族歌舞晚會(huì )《好花紅》、《天下西江》《碧水。云天。金銀灘》,為香港舞蹈團創(chuàng )作的《十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等。

5、為美國芝加哥交響樂(lè )團創(chuàng )作的大提琴,笙,吉他,琵琶與交響樂(lè )隊《十面埋伏》,。6.電影音樂(lè )《俄瑪之子》于2009年6月14日由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7,大型原創(chuàng )舞劇《儺殤》2009年7月28日于貴陽(yáng)首演。

人物評價(jià)

李滄桑勤于寫(xiě)作、勤于思考、勤于生活積累、勤于請教前輩、勤于向各族民間音樂(lè )學(xué)習,逐漸積累了大量的音樂(lè )素材,掌握了豐富的民族音樂(lè )母語(yǔ),終于使她能寫(xiě)出像《中國56個(gè)民族婚俗》這樣涵蓋如此眾多民族而又性格各異的音樂(lè )作品。李滄桑善于從特定的題材出發(fā),賦予音樂(lè )作品以豐富的內涵;力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使古老的民族音調富有鮮明的時(shí)代特色。在她的作品里,既有北國草原的粗獷豪爽,又不乏江南水鄉的清靈秀麗;既有如東??駶呐炫燃で?,又有似西部雪域的圣潔崇高。那些演奏家們,都真誠地稱(chēng)贊她是一位有創(chuàng )造能力和藝術(shù)個(gè)性而又非常嚴謹的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