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納帕塔法(Yoknapatawpha)是美國小說(shuō)家威廉·??思{筆下虛構的一個(gè)縣份,名字借自約克納帕塔法河,這條河流過(guò)密西西比州拉斐特縣南部。Yoknapatawpha來(lái)自喬克托語(yǔ)或奇克索語(yǔ),按照一般當代語(yǔ)言學(xué)家的解釋?zhuān)琘okna意為“土地”,“patawpha”意為“犁開(kāi)”。

中文名

約克納帕塔法

外文名

Yoknapatawpha

所屬?lài)?/span>

美利堅合眾國

所屬地區

密西西比州

地理位置

美國密西西比州拉斐特縣南部

作者

威廉·??思{

釋義

分裂的土地

來(lái)源

約克納帕塔法河

出現作品

《薩托利斯》

基本信息

不少拉斐特縣人認為它的名字意思是“分裂的土地”,但沒(méi)人知道準確的意思。??思{自己對他虛構縣份名字的來(lái)源似乎并不清楚,他不只一次向人解釋這個(gè)名字意思是“河水緩緩流過(guò)平原”,雖然他顯然研究了當地的歷史。

設定小說(shuō)

《薩托利斯》、《不可征服的人》(1938)、《喧嘩與騷動(dòng)》(1929)、《押沙龍,押沙龍!》(1936)、《去吧,摩西》(1942)、《墳墓的闖入者》(1948)、《我彌留之際》(1930)、《村子》(1940)、《小鎮》(1957)和《大宅》(1959)、《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野棕櫚》(1939)、《熊》(194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