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沃克斯曼(Franz Waxman,1906年12月24日-1967年2月24日),出生于德國Upper Silesia(現波蘭),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而逃到美國,德國-美國猶太作曲家,電影配樂(lè )作曲家,指揮家,兩次奧斯卡最佳配樂(lè )獎獲得者。

外文名

Franz Waxman

出生日期

1906年12月24日

星座

摩羯座

國籍

美國

主要成就

配樂(lè )

民族

猶太

簡(jiǎn)介

弗朗茨·沃克斯曼

作曲家弗朗茨·瓦克斯曼(Franz Waxman)是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而逃到美國的許多歐洲著(zhù)名作曲家中的一位,1930年他為德國導演 Josef von Sternberg 的電影《Der blaue Engel》寫(xiě)音樂(lè )配器,從此小有名氣。1933年納粹上臺之后,因他是猶太人,為逃避迫害,先遷移到法國,在巴黎他為弗里茨·朗導演的法語(yǔ)版《Liliom》配樂(lè )。1935年他又遷到美國。多次和著(zhù)名導演比利·懷爾德合作。他的電影作品令人耳熟能詳,比如《蝴蝶夢(mèng)》、《毀滅者的新娘》、《日落大道》。像其他好萊塢的同輩作曲家科恩戈爾德、策姆林斯基和舍恩伯格一樣,瓦克斯曼是一位天才的、受過(guò)嚴格專(zhuān)業(yè)訓練的作曲家,在當時(shí)很受尊敬。他知名的作品是根據比才歌劇《卡門(mén)》改編的《小提琴卡門(mén)幻想曲》(1946),和他為《日落大道》(1950)等影片譜寫(xiě)的配樂(lè )。他2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 )音樂(lè )獎,12次獲得提名。他一生曾為200部電影寫(xiě)過(guò)配樂(lè )。2005年《日落大道》配樂(lè )被列入《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lè )》。

榮譽(yù)成就

奧斯卡金像獎

獲獎

·第24屆(1952)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劇情、喜劇類(lèi))郎心如鐵 A Place in the Sun (1951)

·第23屆(1951)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劇情、喜劇類(lèi))日落大道 Sunset Blvd. (1950)

提名

·第35屆(1963)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烽火霸王 Taras Bulba (1962)

·第32屆(1960)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劇情、喜劇類(lèi))修女傳 The Nun's Story (1959)

·第27屆(1955)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劇情、喜劇類(lèi))圣杯 The Silver Chalice (1954)

·第19屆(1947)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劇情、喜劇類(lèi))恢諧曲 Humoresque (1946)

·第18屆(1946)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劇情、喜劇類(lèi))反攻緬甸 Objective, Burma! (1945)

·第14屆(1942)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劇情類(lèi))化身博士 Dr. Jekyll and Mr. Hyde (1941)

·第14屆(1942)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劇情類(lèi))深閨疑云 Suspicion (1941)

·第13屆(1941)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蝴蝶夢(mèng) Rebecca (1940)

·第11屆(1939)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 The Young in Heart (1938)

·第11屆(1939)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lè ) The Young in Heart (1938)

[1]